秀站 > 生活 > 正文

​“向”阳而生(上):向纹在湘西扶贫的6年

2023-12-11 01:54 来源:秀网 点击:

“向”阳而生(上):向纹在湘西扶贫的6年

向纹,湘西州司法局强制戒毒所纪委书记,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以来,他就几乎没有离开过扶贫一线。6年过去。2019年11月29日凌晨1点,向纹突发疾病,在花垣县吉卫镇医院重症病房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7岁。

潇湘晨报今明两天推出系列报道,追记这位老百姓眼中的英雄。

2017年4月6日,向纹在补抽乡米沟小学为州司法局扶贫干部宣讲党的扶贫政策,讲解入户填表注意事项。图/受访者提供

气温逼近零度,晶莹的雪籽从天空坠落,敲打着车窗。一辆从湘西吉首市开往花垣县吉卫镇的白色小车,疾驰在包茂高速公路上。这天是2019年11月28日晚8点。

司机是湘西州司法局强制戒毒所的民警张祥伦。他觉得寒冷刺骨,想把车速加快,油门踩下去却发出呜呜的声音。不一会儿,他的眼眶湿润了。

车上坐着的都是他的同事和领导。所有人沉默不语。雪籽敲打着窗户,那是碎裂的声音。

他们要赶着去见一个人。这个人叫向纹。

在整个花垣县乃至湘西州,向纹的名字并不陌生。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以来,向纹就几乎没有离开过扶贫一线,如今已6年时间——即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湘西,这个时间长度的扶贫干部,也不多。

白色小车驶进乡间水泥路。几个小时以后,吉卫镇医院的重症病房里,向纹却与赶来见他的同事不辞而别。

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时间:29日凌晨1点。医院周边有人号啕哭泣,有村干部,也有得知消息的老百姓。

静静的村庄,晶莹的雪籽,还在飘落……

初心

“把一切交给党,党叫我干啥就干啥”

向纹出身农家,靠国家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完成学业。他经常说:“党和政府帮我读书给我安排工作,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我很知足。”

中专毕业,向纹在志愿中写:“把一切交给党,党叫我干啥就干啥。”

听党指挥,对党忠诚,就是向纹的初心。

毕业之后的7年时间,向纹都在古丈县的乡镇工作。在湖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还与乡村的土地、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而这,也是多年后,向纹作出另一个选择的原因。

2013年年末,向纹已是湘西州司法局强制戒毒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彼时,精准扶贫已在三湘大地上大幕开启,一批批心怀远志的党员干部奔赴最贫困地区,给当地带来了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动力和希望。

向纹主动找到领导,表示他可以去扶贫一线。他这样说服领导:“我有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而且我对乡村工作很感兴趣,对老百姓有感情,越是偏远贫困的地方,我越可以发挥我的特长和优势。”

花垣县吉卫镇良帽村,与后来的补抽乡排龙村、米沟村,同处都有“花垣西伯利亚”之称的山地高寒地带,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薄弱,当地百姓收入和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是“生苗”地区,语言交流存在极大困难——可以说,这样一个地区是整个花垣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向纹的心愿达成了,他如愿被安排在了最偏远贫困的地区。2013年年底,向纹新购买的皮卡车沿着蜿蜒山路,一路开到了吉卫镇的良帽村。在这里,向纹开始了他6年扶贫经历最初的一段实践,担任驻村扶贫队队长、村第一书记。

皮卡车日夜奔波在山路上,每个月有几天会开回他的单位。有同事问他,向书记,为什么买个皮卡车呢?

向纹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皮卡车方便,进进出出能搭上老百姓,还能帮忙拖鸡拖鸭,帮群众到城里卖土特产呢。

他的那辆皮卡车,果然“从来没有跑过空车,人和鸡鸭鱼肉总是挤得满满当当,不是进城去就是下山来。”一名村干部这样告诉我们。

坚守

“骨头最难啃的时候,不能撂摊子走人”

2015年,良帽村贫困状况大大改善,向纹马不停蹄,又转战至原补抽乡的排龙村,担任的依然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队队长。

次年,即2016年,向纹被安排到补抽乡米沟村担任驻村扶贫队队长。此时,距离他进村扶贫已经过去3年多时间。

扶贫工作艰苦,基层事务繁琐复杂,老百姓的事样样件件,事无巨细需要操心。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扶贫干部来自市州县城或省会城市,他们的单位和家人也在城市,下乡扶贫,意味着陪伴照顾家人的时间大大减少,扶贫干部们日夜面对的,是乡村的黑土地,四季轮回的风霜雨雪,和善良淳朴的乡民。

如果说,后者正是向纹热爱扶贫工作的原因,那么,不能陪伴家人的现实,是否也曾让这个总是笑脸迎人,从来只讲办法、不说困难的高大汉子落过眼泪呢?

米沟村现任驻村扶贫队长、村第一书记魏品凤回忆,今年3月份,向纹对他说:“我的老妈妈今年80多岁了,扶贫期间一直由妹妹照顾,老人家不太听妹妹的话,只愿意听我的,她年纪越来越大了,我想回家照顾她人家了。”

然而,不到3个月时间,向纹又开着他的老皮卡回到了米沟村。他笑嘻嘻地对魏品凤说:“你还要不要我?上面说我还可以继续扶贫,我还是想把米沟村的扶贫工作搞完。米沟村就像我的儿子一样,现在到了骨头最难啃的时候,我不能就这么撂摊子走人。”

魏品凤很高兴,赶紧说:“你来你来,老百姓都很惦念你,他们天天都盼着你来咧!”

向纹成为了驻米沟村扶贫队的队员。尽管他的岗位名称有变,工作内容却没有实质性变化。他依然是最了解米沟村的那个人,对于米沟村来说,过去的1000多个日夜,没有另一个人比向纹更能贴着这片土地,去触摸、去感受、去解决,这片土地和它的人民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欢乐与悲鸣。

承诺

“我给米沟村带钱来带产业来,怎么样”

米沟村村支书龙昌林带领我们走在乡间道路上。他指着远处还覆盖着积雪的水泥道路、文化广场说,“这都是向书记来了之后才修的。”

他回忆往事,数次哽咽。他和向纹初识在2015年年底,当时向纹还在排龙村扶贫,很冷的一天晚上,他来到了龙昌林家,“他跟我说,精准扶贫政策好,搞了扶贫的贫困村都大变样了,米沟村也要搞,他愿意来米沟村做扶贫队长和第一书记。”

龙昌林当时没同意,虽然他看到了排龙村等几个村的变化,但是再过一年多时间(2017年初)米沟村就要换届了,他本人可能不再担任村支书,而且他了解米沟村的情况,村情比其他村都复杂,群众工作难做,“搞扶贫相当麻烦”。

见龙昌林不同意,向纹“赖”在他家不走了,一直坐到深夜12点才回去。第二天,让龙昌林大感意外的是,向纹又找到家里来了。

“那天晚上他又劝我,又劝到深夜才回去,连续两个晚上你看看……我就想,这个人也真是霸蛮,那我就配合他搞吧,说不定这样的‘蛮人’能让米沟村发生变化呢。”龙昌林说。

第二天,龙昌林约见了向纹,他问向纹:“那你说你能给米沟村带来什么?”

向纹哈哈笑:“我能给米沟村带钱来,带产业来,带水、带电、带水泥道路来,怎么样?”

龙昌林也乐了:“这是你给米沟村的承诺呐,将来可是要兑现的。”

历史积成的贫困有着复杂的成因,消除贫困须有科学、精准的扶贫措施。为了落实扶贫工作“六个精准”,向纹坚持开展调查走访,在走访中找根源,在走访中找问题,在走访中找办法。多年来,向纹踏遍了他所在贫困村的山山水水,访遍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及非贫困农户。通过调查走访,他既做到了村情民意熟记于心,村里的春播秋种、邻里矛盾等也尽在胸中,甚至连全村哪家老人在生病、谁家房子容易遭水灾都在脑中有本账。

很长一段时间来,村里不管男女老少,有事都愿找向纹同志解决,无事都要找他拉拉家常。“向书记你回来了”,这是村民一贯的跟他打招呼的方式,也是对他以村为家发自内心的肯定。

遗憾

自来水就要通了,“他却再也看不到了”

米沟村是一个苗族山寨,群众的贫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疲软不足的发展致富动力、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落后、长期积累的经济底子薄弱、单调分散的农业生产规模。

针对这些问题,向纹组织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一班人找对策,带领全村群众“拔穷根”,村里发生了明显变化。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为攻下农村少部分人懒惰怕苦、坐等扶贫的难关,向纹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他要为这类贫困人员找到一条长远的发展路子。

在原排龙村扶贫的过程中,一贫困人员因家庭困难导致妻子抛弃、子女离家,本人心灰意冷。向纹带领村扶贫工作队首先争取资金整修好他摇摇欲坠的房屋,给他送去座凳等生活用品,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随后,动员他的亲属子女回家团聚,用亲情感化与温暖他的心灵。很快,他接受工作队的建议安心农业生产,用扶贫资金发展花卉产业,如今他已稳定脱贫,并重找媳妇成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入驻米沟村以来,向纹带领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多方争取,同时,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通7.5公里通组道路,扩宽8公里通基道路,硬化4公里进户道路,整修1处饮水工程,修建1栋村办公楼、1处文化广场,新修7公里产业道路,实施危房改造135户、异地扶贫搬迁7户。目前,米沟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完全达标。

向纹也看到,米沟村贫困严重、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知识、缺技术。为此,扶贫工作队协调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湖南农大、安江农学院、湘西职业学院、州县技术培训机构等,一批批有志青年入门参加培训,把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带回了农村,农村劳力有了一技之长,为劳务输出和发展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村有260多名劳力在外务工,其中大部分人从事技术工种,每年为村带来近千万元收入。

为改变米沟村单一的生产模式,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向纹在村支两委的协同下,带领群众稳定种植烟叶1000亩,土地流转种植药材600亩,土地流转150亩引进唐人神公司建设大型养殖场等。村里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规模效应逐步开始显现。

经过多年扶贫帮扶,米沟村的扶贫工作已结出硕果。2017年,米沟村已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贫困人口由94户454人减少到5户12人,贫困发生率由36%减少为0.8%。

马上就要过春节,向纹念念不忘要在年底给老百姓家里拉通自来水,村里道路装上太阳能路灯,让老百姓过一个方便、明亮的节日。

11月25日,自来水蓄水水池竣工,自来水管道也在挨家挨户安装好,龙昌林哽咽了:“眼看着向纹日夜盼望的清清水流就要来到百姓家,他却再也看不到了。”

潇湘晨报记者王欢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