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生活 > 正文

​看过武汉黄陂“僵狮子”,最后都要说两个字 细说”僵狮子“来源

2023-12-11 01:52 来源:秀网 点击:

看过武汉黄陂“僵狮子”,最后都要说两个字 细说”僵狮子“来源

在武汉黄陂李集、祁家湾、罗汉和孝感杨店区域流传着一个久远而神秘的文化习俗:“僵狮子”。又有人称为:“将军狮子”。

2012年11月评选为“黄陂新十景”,称呼“唐韵神狮”。

2018年湖北武汉市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为“僵狮子”。另有部分学者认为“僵”字不吉利,建议用“将”,到底哪个字更合适,我相信查清史料后,才能真正定义。

黄陂农村讲究“月半大于年”,把元宵节期间大于过年的重要性。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集古录》收录的(唐)侯喜《黄陂记》云:“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由来也。”

“僵狮子”的神秘来自于在舞狮子过程,通过敲锣点鞭炮,烧黄表纸,吸香案,让舞狮子者(舞狮者叫"将军"或"马脚")处于半昏迷状态,犹如神魔附体,变得力大无比,可以长时间舞狮子而不累。另一个角度说法是“将军”被“僵”住后,可以沟通”上仙“。同时“马脚”还有许多神奇之处,比如用嘴撕开装神水的瓷碗,并吃下,滴蜡在身上也不知道疼痛等各种状态,鞭炮上身而不伤,嗅蜡后并把蜡烛吃掉等事情。观看者还要注意与“马脚”保持一定距离,不得说其坏话,防止其“挖人”,即莫名其妙攻击人。所以,每年来黄陂看过”僵狮子“的人都要说两个字:“神秘”!当然,也有少数地方是假僵,需要当地人指出才清楚。

前期赛(晒)灯,也称试灯阶段,有"下马"仪式,开光,说彩,取水,敬神,试“僵”等流程。起灯的方位据戴家塆头人介绍起于去年”僵狮子“最后一家的方位。

同治《黄陂县志》卷之一,二十七页,提到:“初三再以......香蜡祭水神”。虽然时间上不对应,但方式一样,所以推测“取水”的来源估计在此。

(摄于2019年冯家田)

道士在说彩,开光。(摄于2019年冯家田)

(摄于2019年冯家田)

狮子开光彩词(明德运整理):“金狮本是兽中王,忠心耿耿保玉皇。灵省宝殿领圣旨,领到圣旨上天堂。)

(摄于2019年冯家田)

香案类型之一。

“试僵”即挑选“马脚”的过程。看沟通“神灵”的能力,预选“马脚”。

(摄于2018年李集)

头人:活动组织者,一般有四个或六个家庭组成。

兴隆村头人(摄于2018年)。

戴家塆头人(摄于2019年)。

冯家田头人(摄于2019年)。

神棍。有些是僵过的“马脚”累了,“换马”(换下的意思)后担任。意识多不清醒,与僵狮子配合玩。一般情况也需要”下马“。

(摄于2018年兴隆集)

(摄于2018年兴隆集)

(摄于2019年戴家塆)

“下马”过程:"将军"或"马脚",在锣鼓鞭炮声中,点符纸。

(摄于2019年戴家塆)

趴香案。也就是马脚闻檀香。

(摄于2019年戴家塆)

然后忽然全身僵硬,力大无比,中僵者可以摇动数人控制的香案。”僵“成功后,获得神秘的力量,开始舞狮。关于“马脚”的其中一个最神秘能力,那就是有一定的于上仙沟通的能力,但目前不可考证。

(摄于2019年戴家塆)

"马脚"的表情和举止明显异于常人。两眼有些发直,在鼓点和鞭炮声中,动作略微僵硬的不断起舞,与鼓点快慢,鞭炮的多少不停变换节奏

(摄于2019年戴家塆)

"下马"结束。需要不断唤其名字,才能清醒。

(摄于2019年戴家塆)

搭红:把红布放于狮子身上。寓意吉祥如意。现场还有喊彩人,根据每家情况说出不同彩词。舞狮结束,双方互相鞠躬祝福。

(摄于2019年戴家塆)

"摆香案"又叫"吃香案"。也就是摆了香案的房屋才去舞狮,不摆香案的则不去。

吃香案

(摄于2019年戴家塆)

地界巡游。也就是绕着村子走。(摄于2019年戴家塆)

巡游

(摄于2019年戴家塆)

(摄于2018年李集)

在游村时,不断的“敲叫板”。(摄于2018年兴隆村)

(摄于2018年兴隆集)

上庙进香。每个地方区域神位也不一样。比如酆(丰)家庙是“杨氏将军”(也有说是杨四将军),冯家田是“观音”,其余地方供奉“土地”居多。(摄于2018年兴隆村)

贺土地神彩词(明德运整理):”锣鼓打得闹腾腾,特来拜贺土地神。土公土婆多保佑,保佑一湾得太平。“

(摄于2018年兴隆集)

围观的群众。

(摄于2019年戴家塆)

(摄于2019年戴家塆)

"大家练”“也就是敲锣打鼓的人。(摄于2019年戴家塆)

(摄于2019年戴家塆)

最后就是”化灯“活动,也就是送灯,如果狮子是纸扎的就放于火堆烧掉,木头的狮子头则不烧。整个过程,有些程序和其他地方大同小异,就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僵狮子参考流程(每个湾子略有差异):

正月十三:白天祈福,开光,试僵,河边取水,上庙等。晚上开始吃香案,半夜开始吃灯酒

正月十四:白天下马,将狮子,打转,玩龙灯狮子,醒将,不上庙。晚上下马,将狮子,打转,吃香案,将狮子,跳狮子,醒将,吃灯酒。

正月十五:白天晚上均玩灯,上庙。不同的是有些地方晚上“化灯”,有些十六的“化灯”。

(摄于2019年戴家塆)

“僵狮子”是舞狮的分支,全国唯一,再无分店。据考证,起源有几个版本。

一个是湘西苗家舞狮和北方狮子结合,带有苗家舞狮及巫术和跳大神的影子。直接证据就是“金狮”一词。《黄陂区志》2018版,第651页,提过。而苗疆也有”金狮“的说法。当然,2018版《黄陂区志》关于使用”金狮“一词,不太清楚出处来源。

另一个版本是唐朝玄武门事件后才出现。

其次的版本与义和团、太平天国在当地活动有关,黄陂本地很多山上,现仍然残留着太平天国时期修建的山寨遗迹。如李集的龙王尖山寨,清咸丰二年(1852年)为防"长毛"(指太平军)大规模修建。罗汉伏马山上石砌城墙,疑为太平天国时期的兵寨等。

再一个版本就是“僵狮子”和海南的"公期"祭祀活动类似,由此有人推断有些关系。但从祭祀所拜的神是“冼太夫人”,也只是海南本地有关,与黄陂无任何关系,没有文化连接的纽带。同时黄陂本地古时也没有从海南大规模迁徙的记录。

综合上述,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人口迁移方面推断“僵狮子”整个形成过程。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活动。这场人口迁移运动至少远可以上溯到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期,时间跨度达一千多年。

而从现有资料,“僵狮子”最早的说法在唐朝。又有苗疆舞狮文化内涵,同时义和团鼓吹的“刀枪不入”,咒画符,“降神附体”等手法有点相似。

因此,我推论,唐朝时的人口迁移,让北方舞狮活动带到黄陂,进而和以后迁移的苗族舞狮结合,最后到了清朝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在当地活动,进一步融合完善。

“僵狮子”几个待解迷团:

1.为什么有“僵狮子”又叫“将军狮子”?两个同音字有什么联系或区别?

2.同样类似锣鼓鞭炮声中,全国其他地方为什么没有出现被“僵”情况?唯有黄陂这么小的区域才有?

3.“马脚”(也有叫马角)、“下马”、“换马”都与“马”有关。马在古时属于重要的战略民用物资。马与苗族、太平天国、军队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对应?为什么这么多专用词提到“马”?另外,关于“马”,黄陂有句方言“军齐马就”,即准备停当的意思。

4.关于起源,目前仍然没有确定的文献县志记录。同治《黄陂县志》卷之一,第二十六页,仅提过“放灯,自十一日至元宵夜……”,无“僵狮子”风俗具体描述。至于起于唐朝的说法,也只是在《旧唐书》等提过狮子舞,没有具体到黄陂。

附相关文献。

1.《黄陂区志》2018版。第651页。“狮子舞。……又分天狮子、地狮子、“僵”狮子和武打高跷狮子等。……”“……金狮戏金钱”

第733页。“元宵节 ……俗称“月半”,亦称“灯节”……白天玩龙灯、狮子、……;晚上跳临门狮子,……”

第744页。歇后语:顶着地臼玩狮子——吃力不讨好。

2.《黄陂县志》1992版。第493页。“……农历正月十五,亦称灯节……初十“闹灯”,十三“试灯”,十五“玩灯”,十六“送灯”。”

3.《黄陂习俗》2016年版。刘建新著。第16页。“……西乡惯玩僵狮子……舞狮人(乡下俗称马脚)……呈半迷糊的亢奋状态,俗称“入宫”、“下马”、“将住了”……”

第16页。“僵狮子玩得英武顽强,是狮中之王,狮中之将军,故也称“将狮子””

4.《黄陂民间彩词》2017年版。明德运著。第24页,有关于“狮子开光”,“狮子安位”,“贺土地神”,“贺星歌”,“问历史”,“燃灯歌”,“佛爷济善”,“贺门神”,“贺新娘”,“贺新房”,“恭喜大发财”,“孝堂歌”,“请七姐”等与玩狮子有关的彩词。还有近代“庆独生子女”等彩词。

5.《黄陂老手艺》2016版。李文浩著。第279页。通过对长辈的记录,有关于“喊彩”的描述。

第281页。“……金龙抬头,狮子张口……”

6.同治版《黄陂县志》“风俗”卷之一,第二十六页,有关于元宵节的描述。

(以上图文,均为刘中于2018年起,2019年2月缮写拍摄原创完成。)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