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历史 > 正文

​同治帝为什么会得花柳病(历史上哪个皇帝死于花柳病)

2023-02-27 01:33 来源:秀网 点击:

同治帝为什么会得花柳病(历史上哪个皇帝死于花柳病)

同治皇帝,6岁登基,在位期间默默无闻、傀儡生活,亲政时间仅一年,因生母慈禧太后的干预下,同治的存在感极低。相比同治的死因却成为了大家争论不休的谜案。

在诸多历史文献中记载,同治皇帝的死因,是满清皇室视为天敌的天花,拥有大清王朝最具优势之医疗资源的同治皇帝也未能侥幸逃脱,和其先祖顺治皇帝一样,猝然崩逝。

但在民间和野史上传说,同治皇帝实则是因为纵欲过度染梅毒而亡的,这种病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为了皇家颜面,所以对外公布是身患天花来掩饰。

那么,同治皇帝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是染天花,还是梅毒,19岁的他便早早崩逝了呢?其实,原因有跟他的生活状态有关系的。

同治的成长阶段分为:幼年、青年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是咸丰和慈禧所生独子。同治皇帝登位时,因为幼龄登位难知大事,所以一切的监国大事,都要交慈安和慈禧两皇太后来代理。入朝的王公大臣面奏的时候,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同治究是小孩子家,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习,只能成天留南书房读书。沈桂芬时常进谏,同治天资聪明,脑子机灵,读书过目不忘,就是不肯用功。还像孩童般脾气,有时沈桂芬倒也拿他没办法。

忽忽又过了几年,经沈桂芬耐心教导,同治皇帝学业日见进步,两宫因心疼同治,恐怕读书多费及脑筋,碍了他的身躯,两宫太后便命不必再去读书。这时同治正是叛逆期,只有十四五岁,论起来正当求学年龄,就选择撤废学业,宁愿同治成天闲逛。这种放纵的教育观念,为之后同治的命运埋下了小小伏笔。

当初同治皇帝在南书房读书的时候,跟着老师学习,“耳所闻的乃是些圣贤之言,目所见的又是些礼义之行”,天天埋首于文籍之中,非但光阴过得很快,学行也着实受益匪浅。同治出了南书房,没有老师管束,哪闲得住,少年人谁不好动?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在同治皇帝弃掉学业,成天跟那些内监宫婢厮混一块,也不致力诗书从此疏远沈桂芬了,而那般宫监们的职业,无非是一些侍候应役罢了。不过,同治每每都能从他们嘴里听到外面的新鲜事儿,倒也并不寂寞,还引起了少年同治对市井民间无限向往。

青年时期,玩心不减,婚姻不幸!

正是幼时宠溺,管教不严,早早弃掉学业,才养成了同治青少年时顽劣、任性。虽渐渐长成人,但玩心不减,慈安和慈禧一合计,决定为同治立皇后,以为这样心就会稳下来了,哪知,这却是另一桩悲剧的开始。

两宫皇太后商议后,下谕命宣满女入宫,选立皇后。一个是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书香门第的女儿,自然文雅端庄,娴淑稳重,已十九岁;另一个是凤秀的女儿富察氏,少了几分稳重,但姿色俏丽,善解人意,年只十四岁。

慈安太后觉得阿鲁特氏端庄温雅,应册立为后;但慈禧太后却觉得凤秀的女儿容貌婉丽,姿性敏慧,应想册立。无奈,两宫的意见不一致。

所以经商议,皇后由同治皇帝自己选择,同治皇帝仔细一看,从容貌来,年幼的较佳,但从性情来看,年长的好些,所以同治便选择了阿鲁特氏为皇后。

慈安太后听着,正中下怀,心中很是欣喜。慈禧太后却听得怀恨在心,虽表面上硬着点头,但心中却把同治皇帝恨得异常。

同治皇帝大婚那天,册封皇后,但因慈禧太后的干预下,同治怕伤了生母的心,便用些虚衔,敷衍富察氏,岂非一举两得。 所以大婚次日,特下旨把阿富察氏封作慧妃。

现在皇上已弱冠,大婚已过,两宫宣布把政权交给同治,同治皇帝亲政以后,用人行政,倒也很是贤明。但是慈禧太后看皇后倒处处不顺眼,在同治和皇后打得火团一般的热,慈禧以应当勤于政事,不要常跟皇后厮混,要雨露均沾,多亲近慧妃才是。

同治皇帝当时听着,嘴巴里虽是唯唯允着,心中却大不谓然。回到自己的内宫,依旧到中宫找皇后,并不与慧妃亲近。

慈禧太后一怒,便下谕道:“皇上初次亲政,国事为重,不可常宿中宫。”慈安太后得此消息,只因慈禧太后的谕上,乃是国事为重,用了这种大帽子来压人,倒觉得无可措辞,也就只得隐着不言。

慈禧太后用了强迫手段拆散同治和皇后,同治本来想要召幸其他妃嫔的,但是每次李莲英奉了慈禧太后的密谕,常常把慧妃来塞责。同治心想自己的自由权,自己感情都无法做主,做个君王,实已毫无趣味可言。

思来想去,觉得气愤不过,暗自发愤从此不进内宫,天天独自留在乾清宫,抱着消极的想法,生无可恋的态度,当然毫无生趣。

所以,同治与皇后感情深笃,得不到母亲的理解,他又是很有主见的人,不甘束缚,在这紫荆城就像一座牢房,让他喘不过气,一天都不想待了。

扑朔迷离病情:是花柳病,还是天花

以同治皇帝在宫中的生活状态来看,似乎能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少年天子喜好游玩,加之婚姻不顺,心里苦闷,便屡屡出宫,混迹于花街柳巷,恣肆放纵。一来二去,便染上了花柳病,也不是没有可能。

据记载,同治十三年,同治生病时,四肢无力,浑身酸软,皮肤出现了密密麻麻疹红点,宫中御医轮班值守,以备不时之需。

据说,同治皇帝染了花柳恶疮,却不说真情,太医们不知端的,误用了升药,积毒都提了上来,满面起了带有溃烂疮疥。慈禧太后却说是痘疹,立刻召太医入宫为同治皇帝诊视。太医见同治皇帝模样,大吃一惊,这哪是天花,分明是梅毒发作,但皇帝是天子之躯,怎敢说生此恶疾之理,慈禧太后声声说是痘诊,那以此开了药方。

虽用的是清血除毒的药料,脉案仍说是痘疹,却又奏道:“陛下须清心寡欲,病才有好的转机,安心静养几十日,才可痊愈!”

听了太医此话,同治皇帝有些恼羞成怒起来,只因碍着两宫太后在前,便闭口无言。而御医在装糊涂,以天花开药,没有对症下药,于是导致同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传闻在同治生前,下身溃烂,带有脓水,臭不可当,似乎是梅毒之症。同治经常出宫在市井民间游逛,寻花问柳确有其事,所以民间传说他是死于梅毒。当然,也有人说,梅毒是有潜伏期的,一般长达五年时间才能发作。

这意味着同治早在十四岁撤废学业那时候,就已经染上花柳病,那时正是同治皇帝撤废学业的时候,整天跟宫监厮混,宫监时常谈及外面的新鲜事儿,引起了少年同治对市井民间的好奇,在小太监的蛊惑唆使下偷偷溜出宫,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官方的说法,同治皇帝是死于天花!

不过,关于同治皇帝去世前的情形,还有另一段说法。

自此生病后,同治皇帝便在乾清宫安心静养。慈安太后虽非同治皇的生母,但很疼爱他的,见同治病非旦夕可愈,悄悄的叩求苍穹,愿减己寿,只求同治皇帝病有转机。

而慈禧太后因皇后不经她允许去看望皇帝,遭到慈禧的惩罚,同治皇帝出来说情,慈禧却给皇后又是几下巴掌,而且她十指上原带着那金指甲把皇后的面上抓得血流满面,这时的皇后便晕厥于地。

同治皇帝见此惨情形,只在床上闭目无言。等到慈禧太后和李莲英走后,同治哭着说道:朕和你枉为一场夫妇,却让你受尽苦头,没福享,朕实不德,微行染毒,已命在旦夕,只是苦于你,实在心不安。

皇后听了大惊,才知同治皇帝染花柳症,皇后哭道:害得皇上这般如此,总是臣妾之过。皇上须防不测,免得没有下场才是。”

同治皇帝点点头,他明白皇后此话,乃因自己并未生得儿子,为嗣立的事情,皇后建议应立载淇的长子溥伦,这也深合同治意,便命小太监宣召李鸿藻进见。李鸿藻奉旨前来乾清宫,同治命他在龙床边誊写,遗诏写毕后,同治还接过来看了看,仍交给李鸿藻,李鸿藻拿着遗诏,谢恩而退。

李鸿藻出得乾清宫,想起这事岂是好玩的!万一给慈禧太后知道了,脑袋便要落地。于是把这事在慈禧太后面前和盘托出。

慈禧太后把那诏书看了一遍,大怒把诏书撕做一团。慈禧太后因此事,把同治皇帝恨成刺骨,传旨把御前的医药饮膳,一律停止供给,不许皇后侍侧。可怜同治皇帝便下部溃烂,头发统都脱落,洞见腰肾而死。

也就不难推测出,同治的病情迅速恶化,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太医为了保命装糊涂,没有对症下药;二是同治的举动惹怒了慈禧,不顾母子之情,给他断了医药饮膳。

由于这种病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传出去有损皇室颜面,所以才谎称同治因天花而亡。

结语

无论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真如民间所说,同治染上花柳恶疮,为了皇家颜面,慈禧对外谎称天花也就罢,居然还按天花的法子治,让人不可思议。更滑稽的是,还传旨把医药饮膳一律停止,使得同治病情加速恶化,全身溃烂而亡!假如给同治再来一次机会,同治或许会对自己说:“洁身自好”!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