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站 > 历史 > 正文

​西汉汉平帝叫什么名字(西汉汉平帝是什么年号简介)

2023-02-26 08:49 来源:秀网 点击:

西汉汉平帝叫什么名字(西汉汉平帝是什么年号简介)

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

长安城未央宫传出消息,汉哀帝刘欣罹患重病,已经宾天了。

皇帝一死,西汉朝廷里还剩下两个说话比较算数的人。

第一个人是太皇太后,王政君。

这位从汉元帝开始就执掌后宫的女人此时已经历经三朝,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待机之王”。

第二个人是朝廷里的大司马,董贤。

在哀帝时期,大司马的官职和丞相相差无几,都是国家最高级别的领导人。

当然,只是分管领导,毕竟谁也大不过皇帝。

后宫里王政君说了算,朝堂上董贤说了算。

作为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地位无可撼动,但董贤的这个大司马,却是大有水分。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董贤同志德不配位,实在难堪如此重任。

因为他当上这个大司马,靠的不是工作能力,也不是业务水平,主要靠人脉。

这位仁兄身材匀称,肤白貌美,长相极佳,是个远近闻名的美男子。

众所周知,西汉皇帝几乎个个都有龙阳之好,哀帝刘欣当然也不例外。

一来二去,董贤就成了皇帝的男宠。

而他大司马的工作,正是皇帝安排的。

皇帝活着的时候,你是朝廷里的红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皇帝龙驭上宾,挂了,可就没人再惯着你了。

第一个对董贤开刀的人,就是太皇太后王政君。

皇帝前脚刚死,王政君后脚就颁布了一道诏书:

“大司马贤年少,不合众心。其上印、绶,罢。”——《汉书》

太皇太后表示:组织经过慎重研究决定,董贤同志太过年轻,工作经验太少,实在不适合领导岗位,遂就地免去董贤同志领导职务,留观处理,以待后效。

王政君对董贤的手段并不算太狠,毕竟只是让他辞职,告老还乡,并没有搞什么威逼利诱那一套。

但我们的董贤同志却因为实在受不了这种落差,接到辞职通知,二话不说就自杀了。

董贤一死,大司马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本着肥水不留外人田的理念,很快,新的人事任命就下来了。

这个接替董贤成为新一任大司马的人叫做王莽,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

王莽同志在这一刻,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对王政君来说,她这样的人事安排或许是出于私心,但绝非全部出于私心。

因为本质上,王政君是一个对刘氏宗亲,对汉家江山极富感情的人,她所做的一切,最终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大汉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

至于大汉会不会被外戚掌握,大汉到底是姓刘还是姓王,她全然没想过。

她虽然没想过,但她的好侄子王莽却是一个十分敢想的人。

王莽同志刚刚赴任大司马,就顺便把丞相的工作也给接手了。

万事俱备,只差登基。

当然,不是王莽登基,他现在虽然已经一跃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但离篡位登基,还是有段距离的。

在此之前,他必须找几个傀儡皇帝为自己做一做铺垫。

王莽在刘氏宗亲里扒拉来扒拉去,岁数大的他嫌老,岁数正好的他嫌不好控制。

选傀儡皇帝是个技术活,王莽必须吸取前朝的经验。

吸取谁的经验呢?

霍光。

老霍同志可以说是妥妥的西汉第一权臣,呼风唤雨,纵横朝野,看谁不爽就收拾谁。

王莽跟霍光比,只能算是个小儿科。

既然如此,王莽同志当然要学习霍光同志立傀儡皇帝的经验。

但是学来学去,王莽发现实在是没什么好学的。

老霍同志第一次立傀儡皇帝,选了昌邑王刘贺,因为刘贺昏庸,看起来比较好控制。

但没想到刘贺刚一登基,就开始疯狂玩乐,霍光根本控制不住。

老霍同志第二次立傀儡皇帝,选了汉宣帝刘洵,因为刘洵是布衣出身,没有政治经验,全无背景和势力,就算登基当了皇帝,也很难和自己抗衡。

但老霍又一次的失算了,刘洵同志看起来是个职场小白,但实际上是扮猪吃老虎,登基之后,雷厉风行,别说被霍光控制,霍光能在人家手底下活下来就算不错了。

王莽是个明白人,他总结了前辈霍光的两次失败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想要不翻车,皇帝必须立未成年。

而这个被王莽选中的未成年,就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汉平帝刘衎。

刘衎同志倒也不是什么远方亲戚,他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

年仅九岁的皇孙刘衎在公元前1年10月17日登基为帝,开启了他稀松平常的傀儡皇帝生涯。

配置还是一样的配置,味道还是熟悉的味道。

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主持国事。

看起来像是恶后配奸臣,妥妥的残酷统治二人组。

但实际上,王莽同志摄政的那些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皇帝登基伊始,西汉境内就爆发了一场非常严重的旱灾和蝗灾。

各地受灾,当属青州最为严重。

作者查阅史料,对比古代地图,青州大概是在今天的山东省潍坊一带。

具体是哪一带,史书没有记载,我也不能瞎说。

但我们只需要知道,这旮沓爆发了非常严重的旱灾和蝗灾。

原本就连月无雨,粮食产量极少,现在可倒好,一场蝗灾遮天蔽日,蝗虫们集结成群,别说粮食被它们似狂风一般卷走了,就连村长的金牙,也被它们卷没了。

历朝历代都有过类似的天灾,但各朝代的处理办法却大不相同。

有照章办事的,群众受灾,自然要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但粮饷从中央调拨出发,一路上各级官员总要克扣一点的,到了州府道台各衙门,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当然也要自己留下一部分,等救济粮真正到了老百姓手里,就只剩下谷壳了。

还有十分残酷的,统治者们遇到这种天灾,基本上处于漠视的状态,反正挨饿受冻的是老百姓,又不是自己,他们死不死,跟皇亲贵胄,和文武百官有什么关系?我们不还是照样吃香的,喝辣的?

灾民死了就死了,反正只要别造反,就万事大吉。

封建帝制时代,基本上都逃不出这个路子,但王莽同志却是个很有爱心的人。

他不仅积极的开仓放粮,亲自送到灾民流民的手中,甚至还声势浩大的搞了一场慈善晚会。

王莽号召百官,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动员全体大臣的力量,为青州当地的受灾群众奉献出一份自己的爱心。

您还别说,这场慈善晚会办的还是有模有样,且卓有成效的。

四辅、三公、卿大夫,长安城的各地官员纷纷倾囊相助,又捐房子又捐地的,场面非常壮观。

史料记载,参与了这次募捐的大小官员,算上王莽本人,共计230人。

这两百多人,有些青史留名,有些寂寂无名,有些甚至可能并未被历史所载。

但他们无疑是一群可爱又善良的人。

这边儿捐完款,那边王莽又开始了新的赈灾计划。

他号召全西汉人民积极参与到扑杀蝗虫的行动中,不能坐以待毙,要和病虫害抗争到底,

当然了,喊口号谁都会喊,老百姓饿得都走不动路,谁有那闲功夫去抓蝗虫?

再者说,蝗灾严重,蝗虫铺天盖地,什么时候能抓得完?

但王莽有他自己的办法。

他规定,抓蝗虫不是白干,可以论斤来官府领钱。

现在看来,这项举措可以说是创造性的。

一来,它不仅快速的解决了蝗虫泛滥的问题,二来,它还把灾民流民的工作问题给解决了。

可如此现代化的举措,王莽同志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有意思,非常值得探讨,但我们要留到以后再说。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元始五年,公元6年。

这一年,汉平帝刘衎已经十四岁。

对这位小皇帝来说,他当皇帝的这九年时间里着实是不太好过。

上朝的时候,有大司马王莽处处压着自己,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就差骑在自己头上指手画脚了。

而下朝之后,回到后宫,太皇太后王政君立刻给自己安排一堆繁重的学习工作,要么学帝王规范,要么学皇家礼仪,反正种类繁多,压的小皇帝喘不过气。

现在,他终于十四岁,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而是变成了一个胸有成竹的少年郎。

早朝时分,他看着群臣俯首,在他脚下山呼万岁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当王氏外戚的傀儡了。

自己要代表刘氏宗亲,雄起!

但很可惜,这个想法很快就被王莽扑灭了。

因为没过两天,小皇帝刘衎就驾崩了。

怎么死的?死因如何?死状如何?

不好意思,统统没有记载。

但令人不寒而栗的一个真相是,如果你用干支纪年法来推算的话,你会发现,在元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6年的12月份,根本没有丙午日。

因为丙午日在干支纪年里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基本上两个月才会出现一次,而刘衎病逝的十二月,完美的跳过了这个日子。

也就是说,这位在位短暂的傀儡皇帝死在一个不存在的日期里。

这真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那他到底死没死?到底是怎么死的?到底是哪天死的?

又或者,他到底是正常死亡,还是被人害死的?

我当然有义务为看到这里的读者解答这些疑问,因为这将会是下一篇文章的内容。

不过现在,我们的王莽同志又一次陷入了焦虑之中。

皇帝死了,皇位空了,可他仍然认为自己篡位登基的时机还没有到。

他还需要找到新的一个傀儡皇帝来给自己铺路。

对王莽来说,这是一条前途未卜但是又无限吸引着他的道路。

野心和理想同伴,天真和危机并行。

多年前,他曾经是西汉政府的基层小吏,过着平平淡淡,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

而现在,他已经位极人臣,离改天换日,只差一步。

一切都没有变,变的只是王莽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王莽!继续前进吧!

成就你的不朽传奇!

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