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库侠 > 社会 > 正文

​62岁郑介民抵达台中后随即暴亡,蒋介石:他若不死,必逃往美国

2023-12-06 00:33 来源:秀网 点击:

62岁郑介民抵达台中后随即暴亡,蒋介石:他若不死,必逃往美国

引言

1949年,蒋介石兵败遁走台湾,与他一同离开大陆的,还有白崇禧,阎锡山和陈诚等人。

到达台湾后,蒋介石一改往日的做事风格,开始着力培养蒋经国做自己的接班人,对于白崇禧这些“老人”,他的态度也较往日有所不同,故而很多“老臣”的离世,都被外界认为与蒋介石有关。

1959年,蒋介石的得力干将郑介文,被妻子柯漱芳发现死于自家卧室,他的离世,让人猝不及防,有人将矛头直指向蒋介石,认为此事与蒋介石有关,原因是蒋介石曾十分在意郑介民弟弟和长子在美国的事情,甚至说出了:“你什么时候去美国,我给你送行。”这样的话,事情到底如何,郑介民究竟因何而亡?

军统专家 骤然离世

1959年12月11日晚上,柯漱芳看完电影回家后,发现郑介民倒于自家卧室的地板上,已经了无生气,随后,台湾中央社台北报道,言明郑介民死于心脏病发,时年62岁。

对于郑介民的死因,台湾各界众说纷纭,很大一部分声音都表明,郑介民的死与蒋介石有密切关系。

因为在此之前,郑介民因为各种原因而备受蒋介石的苛责,甚至在去世当天,两人还有过一次会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代“军统专家”,以这样的凄凉姿态下场呢?

当时的台湾有一个名叫黄阳辉的人,他的真实面目是“台湾共和国大总统”廖文毅的人,但是蒋介石却把他看做是共产党。黄阳辉在台湾一直在大肆鼓动“台独”活动,甚至想要取代蒋介石,这让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

1959年8月12日,为解蒋介石心患,郑介民下令逮捕了高雄地区的30多位共产党员,费尽周折终于抓住了黄阳辉,然而不巧的是,11月30日,美国人探监之后,黄阳辉离奇失踪,彼时郑介民与美国关系密切,此事让蒋介石对郑介民起了疑心。

时间到了12月,郑介民还是没能把黄阳辉抓捕归案,于是蒋介石用“巡视重建灾区”的名义,让郑介民一同随行。在台中,蒋介石越发不满郑介民处理黄阳辉事件的结果,勒令郑介民三天内将黄阳辉抓捕归案。

黄阳辉的事,让蒋介石想起了郑介民与美国的关系,不久前,郑介民曾给其弟郑挺锋做担保,让郑挺锋去美国考察,而今迟迟未归;郑介民的儿子郑心平,也被郑介民通过“曲线离台”的方式送往美国留学,凡此种种,让蒋介石怀疑郑介民与美国方面有勾结。

三天期限过后,黄阳辉仍未到案,蒋介石的耐心已然告罄,他下令给郑介民记大过2次,让他继续抓捕黄阳辉,如果还办不好,就全体人员按军法处置,然而郑介民还没等到军法,就等来了自己的死期。

12月11日,蒋介石邀请郑介民去日月潭共赏月色,接连几天的会议已经让郑介民心力交瘁,然而他不敢拒绝蒋介石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前去赴约。

船只在湖中荡漾,蒋介石和郑介民各安一隅 ,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下却是暗流涌动,不多时 ,侍从端来一盘西瓜。“耀全,吃西瓜。”

蒋介石拿起一块西瓜放到郑介民的手中,随后略有感触的说到:“大冬天的,能吃到西瓜也真是不容易啊。”

来不及思考蒋介石是否话里有话,郑介民盯着手中的西瓜,只觉得今日的西瓜红的不似往常,仿佛是自己的鲜血,“难道我今日就要命绝于此吗?”想到这里,郑介民打了个寒颤,顿觉此地不宜久留。

“耀全,吃瓜啊,这西瓜很甜的。”看郑介民没有反应,蒋介石催促道。

没办法,郑介民只好做出吃瓜的姿态,等到蒋介石不注意的时候,趁机将吃了几口的瓜扔到了湖里。吃完瓜后,两人又闲聊了几分钟,郑介民便启程返家,此时,他已经感觉心口刺痛,很是不适。

回到家后,郑介民将今日之日都告诉了柯漱芳,两人内心均忐忑不安。晚饭后,有朋友约柯漱芳一同去看电影,顾虑郑介民的身体,柯漱芳本想拒绝,郑介民却说自己无碍,让她放心去,不成想,这一别,竟是天人两隔。

郑介民的离世,勾起了普罗大众的好奇心。从寂寂无名到身居高位,郑介民堪称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郑介民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如此动荡?

坚持反共 投身蒋门

郑介民原名郑庭炳,出生于一个落败的地主家庭。破败的家庭并没有影响郑介民的上进心,17岁读中学时,他就已经秘密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兵,后面不慎被军阀发现,无奈才改名介民。

1924年,黄埔军官学校创立,郑介民积极报考,终于在第二年如愿被录取。

此后,郑介民积极学习,刻苦钻研,同时经同乡黄珍吾的介绍,他认识了贺衷寒、潘佑强、杨引之等人,一起进行反共活动,这也为他之后得到蒋介石的青睐埋下了伏笔。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远在莫斯科学习的郑介民撰写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一书,在其中,他批评了共产党的统治,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不适合中国......他鲜明的反共态度,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1928年初,下野的蒋介石卷土重来,郑介民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靠近蒋介石的门路,在被蒋介石召见时,他明确的表示自己坚持反共思想,终于如愿以偿的被调到蒋介石身边担任副官,负责特务工作。

但是直到1929年,郑介民才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1928年6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桂系之间的矛盾陡然尖锐起来,桂系势力开始急剧发展,蒋介石见状忧心忡忡,担心桂系会影响自己的独裁统治,于是他决心瓦解桂系军团。察觉蒋介石心思的郑介民自告奋勇,首当其冲要求前去打入桂系内部。

郑介民与李宗仁的弟弟李宗义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上学的时候交情很深,郑介民打算借这层关系打入对方内部。

他先是假装失业,然后跑到武汉找李宗义,李宗义见他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便马上想办法帮助他,不仅让他跟自己同住一屋,甚至还给郑介民置办了衣服好让他出门见客,彼时李宗义在第四集团内的地位很高,众人见他如此厚待郑介民,便也纷纷礼让郑介民。

郑介民就借着这些机会偷取了李宗仁的重要情报,同时还拉拢了很多机要人员,而对于他的所作所为,出于信任,李宗义一直没有怀疑。

随着时间的深入,桂系内部逐渐被郑介民分化的矛盾重重,1929年3月底,蒋桂战争爆发,当蒋介石带人进攻刘家庙时,早已被郑介民收买的李明瑞和杨腾辉已经撤退到其他地方,第二天他们就宣布服从“中央”,剩余的桂系势力,均无法抵抗蒋介石的军队,蒋介石轻轻松松就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事后,郑介民从武汉回到南京向蒋介石复命时,还将存有剩余活动经费的存折交还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对他越发满意,更加重用起来。

除了国内战争,郑介民对国际战争的预测也很有建树。

1944年夏秋,郑介民和美军一起探讨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当时美军的许多军官都在班门弄斧,一会儿今年,一会儿明年,只有郑介民选择从整个战局出发来推测此事。

郑介民认为,第二战场迫在眉睫,各方势力已经准备到位,最迟也不会拖到第二年,他的这一说法遭到了众人的否认。

但是紧接着郑介民又根据英伦海岸的涨潮规律,得出了8月18日最有可能登陆的结论,众人皆嗤之以鼻,认为他在痴人说梦。

然而不久后,预言上演了,盟军果然在那几天从诺曼底登陆,郑介民神机妙算的事迹也由此被广为传颂,他也由此深得蒋介石的器重。

然而,与郑介民卓越的情报能力相反的,是他不甚磊落的做事风格,国民党内部很多同僚,都对他颇有不满,究其原因,是他为人利欲熏心且半真半假,难以被人敬重。

虚与委蛇 中饱私囊

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军统局副局长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郑介民终于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局长之位。

几天后,与戴笠交情颇深的沈醉向郑介民汇报戴笠的身亡细节,当听到戴笠在南京附近的江宁县被暴尸三日的时候,郑介民不仅没有对同僚的遗憾,甚至还讥讽道:“真是太丢人了,一个领导了死了三天了才被发现,被人知道了真是笑话。”

郑介民的妻子柯漱芳在一边也没有闲着,张口就问沈醉要戴笠在南京、上海等到的车子、房子等物件,郑介民静坐一旁当壁上观,等到柯漱芳都要完了,才假意做出决定,让沈醉赶紧处理各地接收的敌伪产业,以免其他人也觊觎戴笠的财物。

戴笠的死,无形中揭开了郑介民假清高的帽子,此后,贪图利益的郑介民越发不可收拾,甚至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牟利。

彼时,西南地区汽油紧缺,如果把汽油从上海运到西南,每桶汽油获利颇丰,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但是负责调拨船只的招商局因为汽油的危险性而顾虑颇多,普通人是无法通过这个渠道获利的。

巧合的是,军统局在招商局内有一个警卫稽查组,知晓了招商局的不少内幕,对于军统局的要求,招商局总是难以拒绝,而作为军统局局长的郑介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1946年秋,沈醉应柯漱芳的邀请去郑家吃饭,席上,他看到了前几日请自己帮忙运送汽油的商人陆根泉。

用餐时,郑介民打电话回来,要求沈醉帮陆根泉在上海买1000桶石油,跟军统局购买的5000桶石油一起运到重庆,面对郑介民的要求,沈醉别无他法,只能照做,尽管在此之前,他已经用官方的理由拒绝过陆根泉,当下也不得不打自己的脸了,而仅这一通电话,郑介民就入账1000多两黄金,堪称暴利。

同时,郑介民不仅在牟利时暗藏私心,在国家战事面前,也遮遮掩掩,好不坦诚。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之前,政治敏感性极强的郑介民敏锐的察觉出形势的不利性,大厦将倾,他开始让柯漱芳打点家里各色资产,随时准备前往台湾。

然而与他的行为截然不同的是,当党内同僚询问他对于战事的看法时,郑介民却信誓旦旦的说:“共产党不会打主动战,这次的徐州决战,是我们转败为胜的起点,趁这次机会,我们可以收复华北和东北地区。”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柯漱芳还在家里马不停蹄的清理资产。没等淮海战役结束,郑家在南京的资产已经转移的差不多了,仅剩下房屋和不便带走的家具,而听信了郑介民谎话的同僚,彼时还被蒙在鼓里,只能等战败而逃。

人品上的失德最多只会增加郑介民的工作阻力,但是信任的丢失,却在郑介民的头上悬挂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不出意外的,这把剑真的掉落了。

尽失信任 性命堪忧

其实早在黄阳辉事件之前,蒋介石就已经对郑介民多有防备之心。

郑介民往日与美国官员私交甚好,1959年3月,郑介民访问美国时,受到了美国的方面的隆重接待,美国人还送给他一张一千万美元的支票,让郑介民自由使用。

未免旁生间隙,郑介民在回到台湾对蒋介石述职完毕后,郑重的把支票递给了蒋介石,此举令蒋介石大吃一惊,怔忪几秒后才恢复如常,故作宽心的安慰他:“哦,耀全,不要这么客气,既然是美国人给你的,你收起来就好。”

郑介民心里很清楚,蒋介石到台湾后,一直在有意疏远自己,若自己此事处理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故而他看清了蒋介石的深意,坚决拒绝道:“不,总统,此款乃美国人给的,我一人收下多有不妥,还请总统.....”

蒋介石没给他继续辩解的机会:“耀全,既然是美国人给你的,你就收下,不然他们会认为我们有意见,你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出力,不用计较这些细枝末节。”

故作大方的蒋介石让郑介民深感不安,他知道自己往日做法多有不妥之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表面的和平会崩裂开。果然没过多久,假面的平静也已无法维持。

1959年冬,郑挺锋在郑介民的担保下赴美考察。说来也是遗憾,郑介民与同僚过去曾多次去过埃及、美国等地,只有郑挺锋,忙于内战和工作,一直没能外出考察。

于是在1957年,在给郑介民过60大寿的时候,郑挺锋提出了想要外出考察的想法,终于在两年后得以成行,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会是他给哥哥的催命符。

美国独特的人文地理和民主自由,深深的吸引了郑挺锋,加之郑介民在美国的朋友多次挽留他,郑挺锋的归期于是一拖再拖。

彼时,蒋介石正因为郑介民抓不到黄阳辉而大发雷霆,想到郑挺锋在美国,郑心平也在美国,他越发觉得郑介民与美国有串通,加上12月4日,郑介民的弟弟郑庭笈被中央特赦,这更加加深了蒋介石对郑介民的怀疑。

几天后的12月11日,蒋介石召见郑介民,一番不痛不痒的寒暄后,郑介民归家,当晚便驾鹤西去。

对于郑介民的离世,蒋介石表现的十分惋惜,两度亲临殡仪馆吊唁,31日,台湾当局还发表了“褒扬令”,追晋郑介民为“一级陆军上将。”

得知哥哥逝世的消息,郑挺锋也匆匆赶回台湾,只是事情已成定局,郑挺锋无力知道详细内情,只是从此性情大变,不似过去的潇洒开朗,转而变得沉迷寡言,也许,他也在后悔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只是木已成舟,想再多都于事无补了。

结语

从无名小卒到政要官员,郑介民的一生,堪称逆袭,但是再多的功绩,都在蒋介石对其产生疑心后而化为泡影,不可谓又是悲哀的一生。

不论过去还是未来,祖国统一都是既定的事实,不论何人何事,都无法影响大势所趋,任何试图分裂国家的人,都不能被原谅,郑介民如此,其他人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欧大雄.归宿 郑庭笈将军传[M].海南.南海出版社.2016.537-538

「2」吴德慧.中国古代丑史 插图秘藏版第8[M].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4721-4724

「3」潘望.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国共两党高级将领2[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272

「4」张安.民国十大特务[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3.160-161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article_right.htm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