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要被“国产化”拖垮?
中芯国际要被“国产化”拖垮?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塞尔达
最近微信改版,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
大家记得把金角财经设为星标
不错过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在下游需求低迷和库存压力大的背景下,中芯国际依然加大投入和继续扩产。
2023 年前三个季度,中芯国际资本开支分别约为 12.59 亿美元、17.32 亿美元和 21.35 亿美元,并将全年资本开支预期上调至 75 亿美元左右。
此外,2021 年起,中芯国际连续宣布多个用于 28 纳米及以上成熟工艺的 12 英寸晶圆厂规划。2023 年以来,累计释放新增产能约 8.2 万片 / 月。
有分析认为,中芯国际逆周期扩产,除了经营方面的考虑,也有应对美国制裁的因素。
美国 2022 版限芯令出台时,考虑到美国政策的连贯性,短期内不会制裁中国的成熟工艺;中芯国际等国内半导体巨头扩充并提升成熟工艺或能以市场换空间,从而寻找应对西方制裁的突破口。
在中芯国际不断扩大产能和市场份额下,凭借在行业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力,由此也孵化了大量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在不少细分领域实现 "0 到 1" 的突破。
但中芯国际的业绩继续恶化,第三季度,中芯国际营收同比下滑超过 1 成,归母净利润下滑近 8 成,这家中国芯片巨头需要找到一个稳定的订单需求,才能可持续地推动产业链国产化的进程。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净利润跌近 8 成
即便强如中芯国际,也未能逃出整个行业的低迷。这家全球排名第四、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的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并未交出符合市场预期的答卷。
11 月 9 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 2023 年三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收 117.8 亿元,同比下跌 10.6%;实现归母净利润 6.78 亿元,同比下跌 78.4%。
前三季度,中芯国际累计实现营收 330.98 亿元,同比下跌 12.4%;实现归母净利润 36.75 亿元,同比下跌 60.9%。
营业利润方面,中芯国际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利润 51.65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117.8 亿元,同比下跌 56%。
其中,核心利润(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利息费用 - 研发费用)只有 4.27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83.73 亿元,只剩下 5% 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 4.27 亿元的核心利润是由超过 330 亿元的营收带来的,计算后得出的核心利润率只有 1.29%,意味着中芯国际每 100 元营收只有不够 2 元的营业利润;而在去年同期,它的核心利润率还有 22.17%。数据变化反映了中芯国际业务盈利能力的急剧恶化。
此外,与去年同期相比,核心利润不再是支撑营业利润的主力。三季报显示,中芯国际核心利润占营业利润比例只有 8.26%,连 10% 都没有,而去年同期则是 71.08%。
中芯国际作为一家以经营为主的企业,其营收带来的核心利润应该处于主导地位,为营业利润作出较大贡献,但目前核心利润低迷,反映了中芯国际经营压力较大。
在经营压力之下,中芯国际试图从其他途径拉动营业利润,以达到 " 优化 " 财务报表的目的。以补贴为主的 " 其他收益 " 以及 " 杂项收益 "(杂项收益 = 投资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利息收入 + 资产处置收益)对营业利润的贡献力度则快速提升。
其中,其他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 13.53% 大幅提升至 25.47%;杂项收益则由 19.36 亿元同比增长 126.9% 至 43.94 亿元,占营业利润的比例高达 85%,去年同期只有 16.44%。
业绩 " 双杀 "
下游需求低迷与美国制裁的 " 双杀 ",造成了中芯国际业绩低迷的现状。
据 Gartner 今年 7 月的市场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 8.0%;2023 年全球的个人电脑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 12.3%。
11 月 10 日,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财报电话会上称,市场并未出现大家此前期盼的 U 型或 V 型反弹,整体仍停留在底部,呈 " 双 U 型 " 走势。他还称,行业原本预期下行时间是一年,到年底会恢复,但目前看将持续两年。
" 从半导体产业周期来看,由于 2022 年半导体产业链的过度囤货和需求透支,进一步拖延了集成电路终端市场的库存消化进程。市场整体仍处于库存消化阶段,以全球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市场为主的应用市场需求显现疲软。" 中芯国际此前在中报表示。
赵海军称,全球不同区域库存去化的速度和对新芯片产品的转换节奏不同,在手机、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等领域,中国客户库存已基本已进入平衡水位,欧美客户库存却仍处于历史高位。
美国时间 10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安全局 ( BIS ) 连发三份加起来近 500 页的公告,扩大对华出口先进芯片的管制范围,核心要点包括 :
直接阻断美国芯片厂商英伟达等生产的 " 特供版 " 芯片卖到中国及 40 余个国家;更新半导体设备和技术相关的 " 长臂管辖 ",扩大荷兰光刻机企业 ASML 不可对华出口机型范围,且限制波及中国之外 20 余个国家;此外,还将摩尔线程及子公司等 13 家中国公司加入 " 实体清单 "。
据悉,BIS 此次发布的芯片管制新规,是对 2022 年 10 月 7 日推出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更新。
2022 年那份长达 139 页的出口管制文件,被称为针对中国的 " 史上最严限芯政策 ",剑指中国高端芯片制造、设计、设备等诸多领域,旨在遏制中国 AI 和超级计算机等相关行业发展。
该文件量化了各项芯片算力、带宽、制程等的工艺指标,限制美国相关企业对中国出口 ; 并且首次针对美国身份的人士实施限制,禁止他们参与中国先进芯片生产。
材、部、装是美国等西方国家 " 卡脖子 " 的最关键领域。据东吴证券研报,2019 年,中芯国际生产所需的半导体设备、原材料、零部件自给率不到 10%,除清洗等极少数环节中国企业具备 14nm、28nm 制程技术能力外,绝大部分环节中国企业仅能满足 28nm 以上制程技术需求。
其中,先进半导体设备技术主要由美欧日等国主导:
美国的刻蚀设备、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测试设备、程序控制、CMP 等设备的制造技术位于世界前列;荷兰凭借 ASML 的高端光刻机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在刻蚀设备、清洗设备、测试设备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美国不断 " 切香肠 " 式挤压,彻底打消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界的幻想,提速产业链的国产化被提上了日程。
国产化提速
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离不开国家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决策层面曾多次强调,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
2014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要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吸引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大基金一期募资 1387.2 亿元,二期 2041.5 亿元,以直接和间接的股权、债券投资等形式,扶持了中芯国际、上海华虹、长江存储、长电科技、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等一批半导体上下游头部企业。
作为国内芯片龙头的中芯国际,自然成为了上述企业中的 " 带头大哥 ",7 月 17 日傍晚,中芯国际公告称,高永岗因工作调整,辞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由副董事长刘训峰接任,后者正是由大基金推荐。刘训峰的到来,意味着中芯国际在内忧外患之际,进入到 " 大基金 " 主导的时代。
据了解,中芯国际董事会 8 名董事中有两名具有芯片大基金背景,其中包括董事长。这也意味着,相比过去主要依靠财务方式去扶持,芯片大基金开始转向对核心业务的具体操盘。
此外,据媒体报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 即 " 大基金 " ) 三期已于 2023 年 7 月基本完成路演,即将出炉。
这样一来,中芯国际进行战略布局之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业务情况,还要对芯片国产化负责,上下游的一众企业需要稳定的需求来消化产能。
资料显示,2019 年,中芯国际生产所需的半导体设备、原材料、零部件自给率不到 10%;但到了 2023 年,在供应链不少环节上,国产替代率已超过 40%。
因此,中芯国际硬抗业绩承压,开始逆势扩产来帮助产业链的上下游创造 " 需求 "。
2023 年前三个季度,中芯国际资本开支分别约为 12.59 亿美元、17.32 亿美元和 21.35 亿美元。
赵海军称,因地缘政治对设备交付周期的影响愈发复杂,为保证已启动的扩产项目推进,公司允许设备供应商提前交货。而当前,全球设备供应链交付情况转好。因此,中芯国际预计,2023 年底前,进场设备数量将较此前预期大幅增加。
为此,中芯国际将全年资本开支预期上调至 75 亿美元左右。其此前曾在 2022 年年报中预测,2023 年资本开支将与 2022 年大致持平,即 63.5 亿美元。
谈及后续产能扩张计划,赵海军称,公司长期扩产计划不变,但执行过程中会跟随市场调整,而非每年保持固定比例增幅。
他还称,客户会在经济和行业周期中调整,可能削减此前主攻产品,也可能会提出原先没有规划的产品,这都要求中芯国际的产能和设备相应进行改变。中芯国际今年产能 " 急拉 " 的部分,即主要满足客户对新产品的需求。他介绍称,公司对应这些新产品的产能已经满载,需要快速建立产能。
华为或成胜负手
不过,中芯国际逆周期扩产的副作用已经开始出现。
首先是产能利用率下滑。三季度,中芯国际晶圆出货量环比提升 9.5%,但由于总产能增加至 79.6 片 / 月(折 8 英寸晶圆),导致分母变大,产能利用率环比下降 1.2 个百分点至 77.1%,更明显低于 2022 年同期 92.1% 的水平。
其次,由扩产而来的折旧也在拖累毛利率。
中芯国际在未来展望中表示,预计四季度毛利率介于 16% 至 18% 范围内,明显低于第三季度的毛利率 19.8%;它同时预警称,公司近年持续扩产并维持高资本开支,折旧数额持续增长,毛利率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最后,下游需求低迷增加中芯国际的库存压力。
三季报显示,中芯国际存货为 185.02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120.74 亿元,在一年时间增长了 53%。
同时,资产减值损失高达 9.84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2.21 亿元,同比大增 346%;资产减值损失占营业利润的比例接近 20%,去年同期只有 1.87%。
也就是说,在全球游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中芯国际短期内以牺牲业绩的方式来为国产化兜底。
上述举措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自身业绩的持续恶化,中芯国际需要为这条国产化的产业链谋求到稳定的芯片订单。
同样遭受美国制裁的华为,成为了中芯国际破局的关键角色。
根据相关财报数据显示,智能手机产品在中芯国际三季度总营收中占比为 25.9%。此外,物联网业务收入占比 11.5%,消费电子占比 24.1%,其他类别占比 38.5%。
对于中芯国际而言,华为的强势回归意味着占公司营收大头的智能手机,凭空创造出了一块庞大且稳定的订单需求,根据 Canalys 的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7 日 , 华为 Mate60 系列的总销量已升至 250 万台。据消息人士透露,华为已经将智能手机 2024 年出货量目标定为 6000 万台至 7000 万台。
但华为是否真正参与这场芯片 " 内循环 " 还未有定论,一来华为方面对于麒麟 9000S 芯片的相关生产代工信息一直含糊其辞,二来从中芯国际的前三季度财报很难直接判定,这家公司开始承担生产华为麒麟 9000S 芯片,毕竟宣告华为强势回归的 Mate60 系列是在 8 月底上市,对于财报数据的刺激作用相对有限。
赵海军称,因地缘政治原因,全球各地都在单独扩建产能,需求增长却没有跟上,全球产能应该会过剩;不过,像中美这样特别大的市场,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本地产能却是不够的。
参考资料:
财新《中芯国际三季度收入减少 15% 预计行业下行周期将持续两年》
财新《限芯升级》
东吴证券《中芯国际:晶圆代工龙头,产能扩张与技术追赶并举》
出品人 :卢桦
主编 :姜中介 责编 : 柯基的基
版式: 伊妍
-
- 开国大将徐海东,一家66口人惨遭杀害,他到底做了什么?
-
2023-11-21 05:54:12
-
- 江苏富二代8个月赔光2千万,父母被捕女友跑路,只给他剩下一条狗
-
2023-11-21 05:51:56
-
- 老山副连长战前恋爱,遭降级处分,战场杀敌牺牲,追记一等功
-
2023-11-21 05:49:40
-
- 京城悍匪王立华覆灭记,被枪决前痛哭忏悔,民警:他不是真心的
-
2023-11-21 05:47:24
-
- 中国十大重组项目(重组完成后将成为行业内规模第一的龙头)
-
2023-11-20 17:56:47
-
- 中国十大缺德艺人(中国最缺德的人出现了!人人要看!)
-
2023-11-20 17:54:42
-
- 中国十大缺德艺人(中国最缺德的人出现了!人人要看!)
-
2023-11-20 17:52:38
-
- 世界十大演讲下载(世界十大演讲下载软件)
-
2023-11-20 17:50:33
-
- 中国十大恐爆案(中国恐怖暴力案件)
-
2023-11-20 17:48:28
-
- 中国十大鬼故事之首(中国最著名的鬼故事)
-
2023-11-20 17:46:24
-
- 中国十大金奖机械(机械方面的奖项)
-
2023-11-20 17:44:20
-
- 中国最精美的古籍(中国古典好书)
-
2023-11-20 17:42:15
-
- 中国十大最丑房屋(中国十大最丑建筑出炉)
-
2023-11-20 17:40:11
-
- 世界十大销售培训家名单(世界十大销售培训家名单图片)
-
2023-11-20 17:38:06
-
- 北方人吃的焖子到底是什么?
-
2023-11-20 08:09:16
-
- 尼日利亚,薅欧美羊毛的非洲“第一大国”
-
2023-11-20 08:07:00
-
- 北大女博士娄滔,身患渐冻症后捐赠遗体,遗言:当我从未来过
-
2023-11-20 08:04:44
-
- 北京“巨贪”魏鹏远:住宅内搜出1亿多人民币,金银珠宝堆满房间
-
2023-11-20 08:02:28
-
- 北大“屠夫”陆步轩:毕业后当街卖肉,被嘲20年,如今怎样了?
-
2023-11-20 08:00:12
-
- 阿里的“一次小抖动”
-
2023-11-20 07:57:57